在2月23日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的第四次会议上(简称为“会议”),强调了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是提升经济运行效率的一个关键措施。要加快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物流成本降低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广大人民。其基础前提是确保制造业的比重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从而有效地减少运输、仓储和管理的成本。
“物流的成本水平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整体竞争力。此次会议的议题不仅为构建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和促进高品质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也为物流行业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在日前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说,要把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解筱文,中国物流学会的特约研究员,向《证券日报》的记者发表了言论。

物流行业既与生产紧密相连,又与消费息息相关,它是确保国民经济流通顺畅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镇化建设推进,物流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有效地减少全社会的物流成本对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以及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营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一个连接国内与国外、高效且便利的物流体系,从而使社会物流的成本逐渐降低。与此同时,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公布的最新统计,2023年的社会物流总开销达到了18.2万亿元,这与GDP的比值是14.4%,相比前一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
贯铄资本的首席执行官赵小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减少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所带来的实际效益是非常显著的。社会物流的总成本相对于GDP的比例有所下降,这有助于降低交易的总成本、促进经济的流通、释放内部需求的潜能,并进一步加强经济复苏的势头。”
传统的低效率和低效益的物流发展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实体经济追求高品质发展的标准。如何推动物流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多名接受采访的专家告诉记者,减少物流成本不仅仅是简单地降低物流或快递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要从全局和多个角度来策划,以实现更专业的物流服务,从而实现规模效应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朱克力,中国信息协会的常务理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持续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建设,并在物流网络下沉的同时,将服务范围扩展到生产、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促进公路、铁路、港口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连接,优化运输结构,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改革,以打造一个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
解筱文指出,要构建一个低成本且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数字技术的全方位支持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格局。在未来,我们需要紧紧抓住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提升数字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普及率,促进人、车、货物和道路之间的精确匹配和最佳配置,从而使社会物流的总成本在GDP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
原创文章,作者:易运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uni.cn/266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