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动下,绿色已经变成了国内物流行业发展的核心主题。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氢经济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本月初,京津冀地区首批7个氢能高速应用场景已经正式启动,这将加快沿线高速公路的制氢和加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并为区域内的氢能高速物流运输形成一个“大动脉”。
用于物流运输的“氢”通道
在12月1日,超过10辆配备氢动力系统的氢能翼展车和氢能轿运车在河北保定长城蚂蚁物流园区满载货物启程,它们经过了京昆、荣乌、津雄等高速公路,并成功进入了天津。这是我国首次将氢燃料应用到城市客运和货运领域。同时,在京津两地,数十台氢燃料电池驱动的汽车也各自装载着货物进入氢能高速公路示范线,这标志着京津冀地区首批氢能高速示范项目正式开始实施。
据我们所知,京津冀地区首批氢能高速运输场景共有7个,这些场景分别是基于京津高速,连接北京和天津港,利用荣乌高速、津雄高速,以及津晋高速—荣乌高速—蓟汕高速,在汽车整车整车运输场景中往返于汽车整车制造厂和港口;利用津晋、京昆、荣乌等主要高速公路,实现了从天津至北京、从河北保定至天津的汽车零部件的高效运输;利用京津高速公路,实现了在北京市大兴区、顺义区以及天津港之间的外贸集装箱运输的便捷往返;利用京津高速公路,实现了从天津港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家居用品的运输服务;利用京藏高速,实现了从北京至河北张家口宣化区的沙石运输过程;利用京津塘和京津高速,实现了从天津到河北定州的煤炭和焦炭的运输场景;利用津晋和荣乌两条高速公路,实现了天津与河北霸州之间的钢化运输连接。

“氢能高速并不是新建的道路,而是依赖现有的高速道路网络,加速加氢站的建设,以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的跨区域、规模化运营。”据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首批实施的7个氢能高速应用场景将逐渐推动沿途高速公路的制氢、加氢等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从而助力京津冀地区实现氢能高速物流运输的“大动脉”畅通”。
在接下来的阶段,这三个地方计划在氢能的高速基础上搭建氢能通道,目标是在该区域内建立一个综合、大规模且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氢能交通示范项目。
产业的资本正在以“氢”的形式投入使用
在过去的两年中,氢能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背后离不开产业资本的大力支持。
不久前,在我们城市津南区的荣程钢铁集团(简称荣程)的带钢车间内,一系列绿白相间的氢能源重型卡车正在排队等候装载带钢。这是该企业为缓解能源危机而进行的一项重大节能减排举措。车辆装载完成之后,它们顺着津晋、荣乌、京沪的高速公路行驶,目的地是距离100公里远的河北霸州三钢公司。
在首批的跨省氢能高速应用场景中,荣程参与了两个项目:第一个是从天津港到河北定州的路线,第二个是从天津荣程厂区到河北霸州的路线。”王立刚,荣程运输业务的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霸州这条路线为例,氢能重卡每月往返大约90次,为2700多吨的钢材产品提供了清洁的运输服务。”

在过去的几年中,荣程利用其逐渐启用的225辆氢能重卡,通过绿色的运输方式连接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致力于创建一个智能、环保、低碳的氢能多功能示范应用环境,从而助力产业链的节能和降碳。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驱动下,我国汽车企业加快了新能源车研发步伐,并取得一定成果。到今年11月末为止,荣程氢能重卡的总载重达到了954.5万吨,总行驶距离为994.53万公里,并已成功减少了915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企业研发生产了氢燃料
卡车。根据未来的发展计划,预测到2025年,荣程公司运营的氢能重卡的数量将达到750辆。
除了像荣程这样的钢铁行业,汽车行业也在氢能高速建设中起到了先锋作用”。
据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随着国内城市群和都市圈的逐渐形成,过去长达上千公里的主要长途运输线路正在被划分为300公里到500公里的段落。随着城市间距离缩短,货运车辆行驶速度也随之提高。燃料电池由于其快速的加氢时间和长的续航里程,在城市间的物流行业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为商业车辆公司创造了新的商机。在参与京津冀氢能高速场景的人中,长城汽车和福田汽车都有出现。
共同推进“氢”生态的创新
在2020年,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的文件,标志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工作的正式启动,京津冀地区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成功获得了入围资格。
“在示范政策的支持下,我们的公司主要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电堆的生产,并且业务得到了迅速的扩展。”氢璞创能天津的生产和运营主管顾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生产的氢燃料电池数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名。在他看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加大,以及各地政府补贴力度不断增大,氢燃料电池车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重要发展趋势之一。现阶段,京津冀地区的氢璞创能燃料电池装备主要是49吨氢能重卡,这种装备适用于区域内的重载运输和城际物流等多种场景,为荣程、京东、宜家等企业的货物运输提供服务。

氢璞的创能进展并不是孤立的案例。据我们所知,在京津冀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过去两年里成功地对电堆、空压机、膜电极等7个核心部件进行了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此外,还成功推广了2500多辆燃料电池汽车,为城市公交和冷链物流等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从而显著提高了车辆的技术性能并持续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望未来,京津冀地区的氢能产业发展仍有可能在合作关系中找到新的突破点。行业内的专家指出,北京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大量的示范支持以及广泛的车辆推广,但在应用场景和制氢技术上,仍然需要得到城市集群的支持;天津应当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和多样的物流运输环境,同时持续研发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组件和核心材料;在河北的众多城市中,制氢技术及其应用场景也是普遍存在的。
有关专家建议,京津冀地区应当充分利用氢能产业的基础、资源和区域配套的优势,共同构建氢能产业的合作“链条”,全力推进京津冀氢能产业的新生态建设。
原创文章,作者:易运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uni.cn/26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