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推动航运高品质发展方面采取了明确和具体的措施,这不仅为我国航运业早日达到碳排放高峰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国际航运的减排工作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和解决方案。
航运行业被视为全球贸易的生命线,它在促进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以及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目前超过70%的国际贸易额和超过80%的国际贸易量都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实现的。因此,航运产业一直以来被视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之一。然而,航运业的排放问题长久以来都是国际社会的焦点,寻找实现绿色转型的方法已经变成了全球航运业所面对的一大挑战。
为了解决航运行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出台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公约),其中的附则VI旨在减少船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通过分析该公约对各国政府、海事机构以及港口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可以看出该公约对于保护海洋环境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对绿色发展观念的日益重视,作为该公约的签署国之一,我国在维护、实施和推进MARPOL公约上的角色日益凸显。我们成功地实践了党的十九大关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和建设的建议,并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问题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解决方案。
首先,我国正在努力与国际航运的减排规定保持一致,以促进国内航运行业向绿色方向发展。近年来,国际社会对航运业提出了新的环保要求,如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燃油消耗率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受到IMO通过“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提高船舶节能减排设计标准的启示,我国在2012年正式发布了《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限值及验证方法》以及《营运船舶CO2排放限值及验证方法》。受到MARPOL公约中“船舶排放控制区”(ECA)政策的启示,自2015年起,我国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在沿海区域建立了船舶排放控制区。到了2016年,我国正式发布了《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旨在通过更为严格的标准来控制船舶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并从2017年开始逐步扩大了对船舶燃料油中硫含量控制要求的水域范围。随着船舶燃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对船舶燃料质量监管力度的加强,航运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颁布了《船舶能耗数据收集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所有进出我国港口的400总吨及以上或主推进动力装置750千瓦及以上的船舶,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方法和程序来收集船舶的油耗、航行时间、航行里程和货物周转量等关键数据,这为建立船舶碳排放的监测、报告和核实(MRV)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国正在积极地为建立国际航运减排框架提供建议和方案。第三,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促进航运业碳排放强度下降。作为全球贸易和航运的重要参与者,我国已经连续16次被选为国际海事组织(IMO)的10个A类理事国之一,并在国际航运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和船舶能效等关键议题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国际气候谈判不断深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自己的减排计划,我国也不例外。在2018年,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其第72届会议上,根据我国的方案制定了船舶温室气体减排的初步策略,这有助于加速航运业的减排步伐。中国已经起草了一份名为《鼓励成员国制定和更新减少航运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行动计划》的文档,该文档鼓励各成员国在国家级别采取自愿性措施,以促进航运温室气体的减排工作。这一决议获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同,并在IMO的第75届环境保护会议上以会议决议的方式得到通过。中国首次为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推出了一套完整的制度设计方案,这是发展中国家首次提出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营运能效评级措施。
经过一系列困难的谈判和与各方的深入磋商,中国赢得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行业组织的支持,并成功克服了欧盟提出的硬性船舶营运能效限制的激进方案。该方案将为航运界提供一种新的节能减排思路和方法,对我国航运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IMO环保会对该计划给予了一致的支持,并已将其纳入MARPOL公约的修订草案之中。

自2010年开始,我国已经开始大力推广使用岸电的靠港船舶,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鉴于国际航行船舶岸电系统的操作标准尚未明确,且船舶与岸电的连接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我国成功主导并完成了《国际航行船舶岸电系统安全操作导则》,为国际航运的绿色发展注入了中国的智慧。
最终,我国正在积极地进行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促进国际航运行业向绿色转型。在世界范围内,航运业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行业之一,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为了满足航运行业的节能和减排标准,我国的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航运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政府对航运业发展均十分重视,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其技术创新与进步,以降低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十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启动了在集装箱码头广泛应用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RTG)的“油改电”项目。目前,已经建立了多个生产规模和工作效率均达到全球先进水平的全电力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采用电力驱动的自动导引车进行水平运输。这些措施显著降低了港区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直接排放。在国内航运界,也积极进行着各种清洁能源替代燃料应用研究工作。此外,为了满足IMO的“限硫令”要求,我国鼓励相关机构提前进行船舶加装废气清洗系统(EGCS)的技术研发。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成功提供了技术先进的废气清洗系统,这满足了船舶加装废气清洗系统在全球市场的需求,并为国际航行的船舶在2020年达到IMO关于船舶燃油硫含量限制的新标准创造了有利条件。
多年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航运业的减排问题,制定了明确和具体的措施来推动航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为我国航运业早日实现碳达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各国政府纷纷开始制定并出台政策,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现阶段,我国的相关研究机构仍在研发或使用动力电池或氢燃料电池来驱动运输船只,同时,一些港口也在进行动力电池驱动港作为拖轮的生产实践,这将为全球航运的减排工作带来新的经验和解决方案。
原创文章,作者:易运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eyuni.cn/265809.html